Home 糖與Candi Sugar
Post
Cancel

糖與Candi Sugar

Candi Sugar是比利時啤酒中不可忽視的存在,但卻也是最多誤解的原料。在試著了解Candi Sugar之前,先了解一下釀酒中會”遇到”的糖。請注意,糖相關的科學和研究據說自行一個學科,這裡只能簡單地帶過跟釀酒有關的事項。

廣意的指的是碳水化合物,它的份子式是 CnH2nOn,也可以看成碳(C)和水(H2O)的化合物,故稱為碳水化合物。單糖中的葡萄糖(glucose)和果糖(fructose)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, 可視為”糖”的組成單位。

  • 葡萄糖(glucose)
    • 單糖,還原糖,最常見的單糖,分子式是C6H12O6
    • 焦糖化溫度300F/149C
    • 酵母最優先吃的糖,可以不費力地通過細胞壁為酵母所用
  • 果糖(fructose)
    • 單糖,還原糖,是葡萄糖的同分異構物(組成的原子一樣,但結構不一樣)
    • 焦糖化溫度220F/104C
    • 可以通過細胞壁為酵母所用
  • 蔗糖(sucrose)
    • 雙糖,還原糖,由一個葡萄糖和一個果糖分組成,超市中最常見的糖,通常是從甘蔗或甜菜取得。
    • 焦糖化溫度340F/171C
    • 酵母處理蔗糖的方式是在細胞外用蔗糖酶(invertase)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果糖
  • 麥芽糖(maltose)
    • 兩個葡萄糖分子組成的雙糖,還原糖
    • 酵母必須把麥芽糖吞進細胞內,再用麥芽糖酶(maltase)分解成葡萄糖
  • 麥芽三糖(maltotriose)
    • 三個葡萄糖分子組成的三糖,還原糖
    • 麥芽糖一樣,酵母必須把麥芽三糖吞進細胞內,再用麥芽糖酶(maltase)分解成葡萄糖。或許因為麥芽三糖比較大,通常麥芽三糖是最後才吃的糖。甚至有些酵母不會吃麥芽三糖
  • 糊精(dextrin)
    • 超過三個葡萄糖分子組成的糖。
    • 一般Ale和Lager酵母(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) 不能處理超過三個葡萄糖分子的長鏈糖。
    • 帶有STA基因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. diastaticus可以產生分解糊精,進而發酵。(常見的saison酵母,包括Wyesat 3711, Belle Saison, WLP565都是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. diastaticus酵母)
    • brettanomyces(俗稱野生酵母,常見於酸啤中的酵母)也可以處理糊精。

附帶一提,全麥芽糖化產生的麥汁中,通常這些糖佔的比例大約是

  • 麥芽糖 50%
  • 麥芽三糖 18%
  • 葡萄糖 10%
  • 蔗糖 8%
  • 果糖 2%
  • 糊精 12%

那麼Candi sugar到底是什麼?Candi Sugar是用甜菜產出的糖加工的,基本上就是一種蔗糖。以前製糖的技術比較差,所以比利時的釀酒師們會再進行一次純化的動作,讓糖重新結晶。換句話說,白色的candi sugar就是比較純的蔗糖

至於深色的Candi Sugar,是用不太純的甜菜糖加熱做出來的,不純的甜菜含有蛋白質,在加熱過程中產生了焦糖化(caramelization)和梅納反應(Maillard reaction)所以增加了顏色以及風味。

網路上有些教學最常見的錯誤是只是把糖加熱並加入,其實是利用熱和酸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果糖轉化糖漿(inverted sugar)。比起蔗糖轉化糖漿有比較低的焦糖化溫度及還原糖的特性,還原糖比容易產生化學變化,也比較容易產生梅納反應,但如果沒有加入胺基酸/蛋白質,就不會有梅納反應。

焦糖化(caramelization)是糖受熱後失去水(H2O),並開始和其他分子結合的一種變化。常見的風味是雪莉、醋酸、奶油、果味、堅果、溶劑、烤土司。
梅納反應(Maillard reaction)是糖和胺基酸或蛋白質產生的一種反應。常見的風味是肉味、花香、洋蔥、蔬菜、巧克力、咖啡、馬鈴薯,及以不同的的焦糖風味。

這兩種反應都是很複雜的反應,尤其梅納反應甚至還沒有被完全了解,這邊就不(也沒辦法)深入了,所以暫且只要知道必須有這兩種反應才能做出真正的深色candi sugar就行了。焦糖化和梅納反應的差別,可以看這篇文章

網路上做出正確Candi Sugar的文章和影片也有不少,我覺得步驟比較明確的就是 sui Generis Brewing的部落文,而且還附影片。另外一個重點是,很多人教的都是使用DAP(Diammonium phosphate) ,但是DAP在加熱過程中會產生阿摩尼亞,所以格主Bryan是用DME,因為麥芽中就有蛋白質,加上DME的蛋白質成份會比單一的DAP複雜,能產生比較複雜的風味。(DAP還有提高pH值的作用)

特別注意一般加酸的做法是做轉化糖漿,或者是焦糖化的轉化糖漿,在這個流程中,不僅不加酸,甚至還加鹼,因為在pH值較高的理境下,比較容易發生梅納反應。雖然加酸會加速蔗糖變成轉化糖漿的速度,但加熱就有讓蔗糖變成轉化糖漿的效果。整個流程大約是分成三個階段:

  • 125-135C 把糖轉化成葡萄糖果糖轉化糖漿
  • 135-145C 梅納反應及焦糖化(加鹼)
  • 150C 焦糖化及煮乾水份

材料

  • 蔗糖,因為會有耗損,糖應該比想要的份量多個10%左右。
  • DME(麥芽精),每公斤糖加1茶匙(tsp、5ml) 的 DME。
  • 水,1公斤糖加250ml水。儘量用礦物質含量低的RO、蒸餾水或軟水。
  • (選項)果糖,糖的1%。可以減少反砂(變成固體結晶)現象。
  • 食品級的氫氧化鈣(pickling lime、熟石灰、消石灰),先用儘量最少的水溶解,並去掉不能溶解的固體。注意,這是有腐蝕性的鹼,要很小心。1公斤糖約需要~20ml的1M氫氧化鈣溶液(註:sui generis 內文寫20ml固體,但在回文中說打錯,應該是1M溶液的20ml;但回文是用氫氧化鈉,1M溶液是40g/L,氫氧化鈉的分子量接近40,而氫氧化鈣的分子量接近 74g,他也有另一則回文說氫氧化鈣比氫氧化鈉要多1/3;但在最早的回文是說10ml的1M氫氧化鈉溶液,他最後的說法是用眼睛判斷結果;所以可以視為1M溶液最多到20ml)。

器材

  • 鍋子
  • 攪拌的湯匙
  • 溫度計,最少要能到180/200度C
  • 護目鏡及手套等保護裝備

步驟:

  1. 將糖和DME加入250ml的水混合,緩慢加熱至完全溶解;要小心避免完全溶解前就沸騰。
  2. 完全溶解後,加熱到125-135度C,維持30分鐘。這個步驟是把糖變成轉化糖漿。如果過程中溫度太高,可以加入一大匙水降溫,但切記不要降太低。
  3. 接著升溫到145C,加入己經溶解的熟石灰水。慢慢加,不要一下子加太多,避免溫度降到135度C以下。
  4. 維持135-145C,直到達到目標的顏色及風味。
  5. 升溫到150C;如果想要加強烘烤的風味,可以維持150-165C一小段時間。
  6. 倒到烘焙紙(parchment paper)或矽膠上冷卻。

注意事項及技巧

  • 避免攪拌;溶解糖或加入水時可以攪拌,其他時候儘量不攪拌,避免反砂。
  • 緩慢升溫,避免升溫太高需要降溫。
  • 鍋子儘可能乾淨,避免反砂。

用1.5kg的二砂試著做了一次;似乎很難溶解,溫度也很難控制,一直反砂;加入鹼後,顏色很快就變深,但可能是流動性不好,一下子就聞到焦味,被迫停止。

特別提醒,鍋子至少要是用料的4倍以上,因為煮沸時膨脹很多,我中途換了一個大鍋。

最後的成品:

看起來比較像巧克力蛋糕。我想是因為轉化糖漿那個步驟沒有做好。風味上來說,比焦糖多了一個巧克力的味道;我以前做過幾次焦糖,包括做失敗燒焦、硬的、液態的,都缺少了巧克力風味,味道上也比較酸。我想應該是成功吧?下次或許試著用果糖做,少掉一個反轉的動作。

Belgian Candi Sugar II文章中有影片可以參考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

Kveik乾燥實驗

防止Cold Crash吸入空氣的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