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Open Fermentation-開放式發酵
Post
Cancel

Open Fermentation-開放式發酵

雖然現代大部分的都採用密封式發酵桶,甚至就如同常識般,發酵時要隔絕外面的空氣,但在漫長的啤酒歷史中,密閉的不銹鋼錐形桶只有100~200年左右的歷史,在此之前,Open Fermentation是普偏採用的方式。相對於使用密閉的錐桶會得到比較乾淨的風味,Open Fermentation據說會展現出比較多酵母風味,也就是比較多的酯類和酚類。即使在今日,仍有一些的酒廠會採用Open Fermentation,例如著名的Pilsner Urquell。Russian River和Siera Nevada也是擁有、也會使用Open Fermentation設備。(以及已經關閉的Anchor Brewing。)

除了發酵容器不密封以外,相對於瘦高的錐形桶,Open Fermentation通常用的是比較扁平的容器,在這種條件下,接觸空氣的面積比較大,而且水壓也比較小。 以發酵條件來說,和密封式的發酵相比,Open Fermentation主要差異在於:1、接觸空氣,酵母能接觸氧氣。2、發酵桶的形狀。對大部分的酵母,提供氧氣確實會產生比較多的乙酸酯和乙基酯。發酵桶的形狀似乎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,有個說法是比較淺的發酵桶,二氧化碳比較不會把風味帶走,但另一個說法是比較淺、相對面積比較大的發酵桶有利於揮發性物質揮發;另外就是比較高、深的發酵桶形成的壓力會抑制酯類的產生。不過,發酵產生酯類的成因本身就是一個變數很多的複雜問題,難以深究。大致而言,就是Open Fermentation會有比較多的酯類。

儘管在兩百年前,不管使麼類型的啤酒都是用Open Fermentation,對家釀來說,最有興趣採用Open Ferementation的類型,大概就是強調酵母風味-主要是酯類和酚類-的德式小麥以及Saison了,尤其是徳式小麥是網路上找到家釀嘗試Open Fermentation的最常看到的。在Homebrewtalk.com上,就有一篇對照實驗,原PO還把結果送到實驗室化驗各種酯類的實際數據:大部分都差距不大,但乙醛和辛酸乙酯則相差甚多,前者都在人能夠感測的範圍內,後者則是都超出感測的範圍。Brulosophy針對Open Fermentation做了多個對照實驗,包括APA(7/23:無法分辦)Czech Premium Lager(4/10:無法分辨)Saison(12/21:可分辨)Kettle Sour(3/18:無法分辨)British Golden Ale(13/24:可分辨)

密閉的發酵會取代開放式的發酵方式,很有可能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密閉式用水封隔絕了外界,大幅地減少了空氣中細菌進入酒中而造成感染。在酒廠中,通常是在一個可以容易清潔及保持乾淨的發酵室內,甚至在現代更有專門的空調系統,這對家釀來說,是比較難達到的要求。儘管如此,國外嘗試Open Fermentation的家釀者也不在少數,有些是在發酵桶上面蓋上紗布,有些則是蓋子不蓋緊,防止空氣中的細菌和灰塵掉落,還有一些是真的完全上空的,其中最猛的是Brulosophy show在浴缸內發酵。台灣氣候潮濕,落塵很多,要在開放的環境中不加蓋,風險很大;如果需要使用使用冰箱溫控,冰箱清潔不到的死角很多,冷凍櫃會好一些。像我的冰箱即使常常用漂白水稀釋擦拭,也還是有摸不到、擦不到的地方,要在這樣的空間發酵,感覺會很容易感染。

幾經考量之下,我決定創造一個容易維持乾淨、容易消毒的小空間,用最容易加工的塑膠瓦楞板把上、左、右、後面圍起來,正面則用透明塑膠袋蓋住,形成一個半開放的小空間,在打開蓋子前,在這個小空間內噴灑消毒液,減少感染的可能性。在發酵容器的選擇上,雖說家釀規模可能不會有什麼多大的水壓,但採用淺平的發酵容器感覺更像傳統做法,所以找了一個12公升的食品冷凍盒當發酵容器。

接下來是我第一次嘗試Open Fermentation做德式小麥的簡單記錄:

接種前幾個小時,完全看不到任何發酵的現象,令人擔心,不過在12時時,表面開始出現明顯的發酵泡沫:

在24小時的時候,已經有一層Krausen:

根據網路上看到影片,這時候要把表面的深色泡沫刮掉。 目前沒有看到明顯的深色Krausen,不過我還是照著把泡沫刮掉:

泡沫刮掉後一兩個小時,又恢復成刮之前滿滿泡沫的狀態,因為本來就沒有太多深色泡沫,跟刮之前看起來差不多。

接種後36小時,深色krausen出現,是底層的渣被帶上來,看起來可能是因為接種溫度很低(12度),溫度也控制在相對低的18度,所以發酵速度慢了一些:

因為看起來也快滿出來了,所以決定再刮一次。看起來12公升是偏小了,雖然這是我能找到的有標示食品級的最大塑膠盒。這次刮的感覺和前次比,泡沫比較濃稠,含了不少酵母;前次感覺像啤酒上的泡沫。

接種後60小時,看起來似乎發酵變緩了,試著從上層回收酵母,並測量比重。

量得比重為1.018;OG是1.048,預期FG是1.012,所以把啤酒轉移到密封的容器內,讓發酵完成,避免氧化。取得少量的樣本試了點味道,沒有感染的感覺。轉移至密封式發酵桶後,沒有很久就開始冒泡,應該還是繼續發酵中。

感想及心得:

和使用密封式發酵桶相比,Open Fermentation的確需要比較多的處理,也比較需要注的。而以這次的成果來說,可能是因為發酵溫度偏低,並沒有爆發性的香蕉味,但風味上並沒有問題,只是缺乏對照,無法確認差異有多少。有機會我會再試試看用比較高一點的溫度發酵。

我收集了一些Open Fermentation相關的影片,有興趣可以看一下,看完應該就會很想試試看:

Reference: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

Dip Hopping

美索不達米亞風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