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Guinness Draught Clone
Post
Cancel

Guinness Draught Clone

Stout是很多人喜歡的類型,雖然大多數家釀人士都有帝國主義的傾向,個人卻比較偏好喝起來沒什麼負擔的Irish Dry Stout。而提到Irish Dry Stout-即使只是提Stout,就不能忽略來自愛爾蘭的Guinness,這個可以說是Stout最知名的代表。

做為最受歡迎的啤酒之一,Guinness的Clone配方當然到處都是,BYO就有Guinness Draught Clone的酒譜:

OG: 1.036 FG:1.006 IBU:45 SRM:36 ABV:4.2%
5 lbs(2.3kg) English 2-row
2.4 lbs(1.1kg) flaked barley
1lb(0.45kg) roasted barley
12 AAU EKG@60min
Wyeast 1084 or WLP004
糖化: 66度 60分鐘
煮沸 90分鐘
發酵溫度 22度C

簡單又直覺的酒譜:愛爾蘭酵母、英式酒花,除了基礎麥芽外就是大麥和烤大麥-這個榖類成份基本上就是Irish Dry Stout的基礎。首先烤大麥在BJCP 2015中被直接點名;有人認為烤大麥(roasted barley)的泡沬是白/淺色的,而黑麥芽(black malt/black pattern)的泡沫會是棕色的,Guinness的標誌是白色的泡沫;經過我的研究google,泡沫的會變色主要是雜質,烤大麥的顏色會比較淺並沒有實質的科學證明。”flaked barley”基本上就是沒有發芽的”大麥”。通常使用沒有發芽的穀類會需要做cereal mash,以糊化其中的澱粉,為了簡化釀酒的程序,將大麥蒸熟後壓扁,就可以直接和麥芽一起糖化而不需另外處理,這就是美國家釀網站大都有在賣的flaked baley。不過在台灣找不到”flaked barley”,只能找到生的大麥,處理上比較麻煩。

一般在談啤酒的水質時,總是會提到最具有代表性的捷克Plzeň的軟水、英國Burdon on Trent的極硬水,以及愛爾蘭都柏林的高鹼性水:

captured from Brewersfriends.com 都柏林的水質有很高的殘鹼性,只用淺色麥芽會有比較高的糖化pH值,所以適合加入了比較多可以降低pH值深色麥芽的Stout。這個說法是解說水質的書或文章很容易出現的解釋,雖然這個敍述沒有錯,但套在Guinness上卻是錯的,因為 Guinness使用的是來自Wicklow山上的軟水:

圖片來自Homebrewtalk.com 那麼,Guinness怎麼處理大量深色麥芽造成的pH值下降?答案是:Guinness沒有把深色麥加入一起糖化。在全世界的Guinness酒廠釀的都是不含深色麥芽的淺色啤酒,然後再加入很有名的深色Guinness Flavour Extract。雖然說Gunness Flavour Extract的成份是商業機密,很明顯的深色麥芽必定是原料其中之一;而這個做法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Guinness的泡沫會如此潔白的秘密-Guinness Flavour Extract不應該含有麥芽的雜質。

這個配方我之前釀過兩次了,結果都還不錯。配方本身沒有太多需要調整的部分,不過因為大麥片是以台斤(600g)計算,所以就用2台斤(2.6lbs)。因為有相對多的非發芽穀類,所以糖化行程另外加入了55度C30分鐘以及習慣性加入的20分鐘的77C;酵母和之前一樣使用WLP004.

煮麥汁前一天先冷泡烤大麥,磨碎後用2qt的水浸泡:

我第一次釀這個配方是用flaked barley,毫無困難;第二次用生的大麥片,用飯鍋煮熟後直接加入糖化,結果大麥片像飯一樣黏成一團,只好撈出來用果汁機打碎再放回去糖化。這一次,一樣只能用生大麥片,決定試試看cereal mash。

cereal mash基本上就是把穀類加上4~6公升/公斤的水煮熟,反正需要加熱,加一點麥芽,在60幾度停留一下,多少分解一些澱粉和蛋白質。

煮熟的大麥片幾乎把水吸乾(我用4公升水),下次應該用多一點的水。煮完後的樣子看起來需要粉碎,所以用果菜汁機打碎:

結果糊成一團,而且整個吸水膨脹了,要分成很多次打。下次考慮先打碎再煮。

打完後和麥芽一起加入糖化。煮沸結束後再把冷泡的黑麥汁加入,冷卻後進發酵桶。

結果及檢討:

很平順但無趣的酒。WLP004加上麥芽成份的麥味很夠,但味道很單調,大概習慣商業啤酒的人會覺得好,習慣喝精釀的人會覺得沒什麼味道。原因之一是我沒有用英國的麥芽;如果採用MO,增加一點甜感會好一些;另外,沒有用氮氣始終不太對味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

為末日做準備-自發麥芽研究

再戰Candi Suga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