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為末日做準備-自發麥芽研究
Post
Cancel

為末日做準備-自發麥芽研究

為什麼要自發麥芽?
  1. 有趣;跟為什麼要釀啤酒一樣,我們很難釀出比市面上最好的啤酒好,也很難比最便宜的便宜,釀啤酒最主要的理由是有趣,自發麥芽也是一樣。
  2. 學習;了解麥芽這個原料的產生無疑地會對釀啤酒這件事有更清楚的認知。古早以前的釀酒師都是自己作麥芽的,只要看看Pilsner malt和Pilsner Urquell、Vienna malt和Vienna lager的關係,就不難理解麥芽和啤酒的關係。
  3. 為末日做準備;如果三年前有人說將有一場瘟疫在全球大流行,造成上億人感染、數百萬人死亡,歐洲許多大城市因此封閉…,大部分人可能都不覺得有可能發生,但現在就是這種情況。退一萬步來說,因為疫情,國際運費上漲,很多進口原料開始上漲,不能完全排除麥芽有缺貨的可能。(至於大麥的來源,那是下一步的課題..)
  4. 為轉生異世界做準備;雖然轉生成史萊姆或蜘蛛等非人類的可能性也不低,再怎麼說還是會想喝啤酒的;退一千萬步來說,

    如果想寫個異世界轉生或穿越輕小說,有發麥芽的知識比較不會寫出讓專家笑掉大牙的內容。

三個步驟:浸泡、發芽、烘乾。

浸泡(Steep)目標是讓麥子吸水達45%左右的水份,麥子發芽也需要氧氣,泡冷水(10-15度C)一段時間後,需要晾乾曝氣(Air Rest);如果沒有打入空氣,浸泡不要超過8小時就要晾乾曝氣,然後換水後重複浸泡曝氣,直到目標含水率達成。監控水份是關鍵。比較現代化的作法浸泡時間更短,換水也更頻繁,泡水時也會打氧氣或空氣,如何有效率的達成目標是麥芽廠商業機密。視麥子、溫度等等而定,這個步驟通常會花2~3天。生大麥的含水率一般在12%,所以要增加約33%左右的水份。

在浸泡接近完成時,麥子會出現白色的點狀白芽,這個就叫chit,為了符合純釀法而做出來的chit malt大概是是這個階段的產品。

發芽(Germination)溫度應該維持在13-18度C,最好在15度C以下;溫度愈高,速度愈快,但溫度低的品質會比較好,發芽程度會比較一致。要低修飾度(low modification),胚芽目標長度為麥子的1/2~2/3,良好修飾度( well modification)的話則是 3/4或更長一些,超過麥子本身的長度算是過度修飾。麥芽最好平鋪,厚度5公分或以下。視溫度而定,發芽通常要4-7天。發芽本身會發熱,需要偶而翻動一下。

烘乾(Kiln)分兩個步驟,為了不破壞糖化酶,先以不高於40~50度的低溫烘乾至10%含水率後,再以比較高的溫度烘至3~4%含水率;第二個步驟高溫烘烤的動作叫curing;Pilsner的高溫不超過85度,Munich通常是105度,但Munich等比較深色的麥芽會有比較特殊的溫度行程。長段低溫烘乾通常要十幾個小時,高溫的curing則要3~4小時。不同的溫濕度行程會造成不同的麥芽風味;跟烘咖啡豆一樣。

烘乾這個步驟是最需要特殊器材的一步;前半段的低溫烘乾需要排除濕氣,很小批量的可以用食物乾燥機,比較大批量可以用電暖爐配合風扇;通常需要DIY一下。後半段的高溫Curing可以用烤箱。烘的溫度愈高,糖化酶就會被破壞得愈多。傳統比利時witbier用的wind malt是不烘烤自然風乾的,因為沒有高溫烘烤,wind malt的糖化酶很多,可以配合大量的輔料使用。

水晶/焦糖麥芽的烘乾方式和基礎麥不一樣,在發芽結束後,在高水份的情況下,直接拉高麥芽溫度到糖化溫度(67度上下),維持數小時後再升溫至121度,然後維持溫度直到想要的顏色。烘烤類麥芽(Roasted Malt)是用更高溫的溫度去烘烤,需要烘咖啡豆的滾筒式才能烘得均勻。

在發芽完成、烘乾進行前,有兩個步驟是”家發”或簡化的流程通常不會包含的:Couching/Withering

Couching:把麥芽放進密封的容器12-24小時;麥芽發芽產生的熱和二氧化碳會把自己悶死,也會改變麥芽的風味。據說英國的麥芽都會這麼做。(Brumalt的製作流程也好像有這一個步驟。)

Withering:烘乾前先用涼風吹麥芽,讓麥芽儘量乾燥。不同的溫濕度流程對麥芽風味有影響,不同的溫濕度流程對麥芽風味有影響;前面說過幾次,再說兩遍以示其重要性。

含水率的量測

含水率是一個很關鍵的值,在浸泡及烘烤的過程中,必須常常量測。測量穀類含水率的儀器很貴,所以通常家釀或家發(家庭發芽?)的人不會有這類的器材,取而代之,通常用秤重的方式來推算含水率。如果發芽的量不多,就可以一次秤;如果量稍多,會取部分的麥子,放在網袋中,和其他的麥子接受一樣的處理,用這部分的麥芽來代表全部的麥芽。測量時要注意擦乾麥粒表面的水

目前含水率 =100 – (100 – 初始含水率)/ (目前重量/初始重量)

例:初始100g,含水率12%,目前重量為 160g

目前含水率 = 100 – (100-12) / ( 160/100)=45

轉換公式為計算目標重量:

目標重量 = 初始重量 * (100 – 初始含水率)/ (100 – 目標含水率)

例:初始100g,含水率12%,目標含水率為 45%

目標重量 =100 * (100 – 12)/ (100 -45)= 160 g

以上是浸泡發芽前的含水率計算,發芽後因為呼吸作用會消耗養份,麥芽的淨重會減少6%左右,所以烘烤時的含水率需要修正:

修正含水率 = 100 – (100 -呼吸消耗)/100 * (100 – 初始含水率) /( 目前重量/初始重量 )

例:初始重5g,現重4.3g, 初始含水率12%,呼吸消耗6%

修正含水率 = 100 – (100 -6)/100 * (100 – 12) /( 4.3/5 ) = 3.8%

Sprowlabs.com的麥芽實作重點
Step 0. 準備

大麥取得來源最簡單的是飼料用的大麥,可是這種大麥品質通常不好,大小不一且破碎的麥粒多,而且可能混雜不同的來源,發芽時很難有一致的進度,甚至發芽率會比較低。不過飼料用的大麥通常便宜,做為練習或無法取得其他來源時替代也是堪用,至少是可以用的。麥芽的成品重量大約是生麥重量的80%。

清洗:生麥常常附有許多灰塵土壤以及空殼,清洗就是要去除這些雜物。加入水用手攪拌清洗,把浮在水面的空殼撈掉,重複幾次直到至少水清澈到可以看清楚水面10公分下的麥粒(通常是第三次)。

準備樣本:清洗前取部分麥粒秤重並記錄重量,放在尼龍網袋或泡茶用金屬濾球內。

Step 1.浸泡
  1. 加入13度C左右的水淹過麥粒約2~3公分,置於13度C左右的環境
  2. 8小時後將水放掉讓麥粒曝氣8小時
  3. 加入新水,重複浸泡和曝氣直到含水率為45%左右(通常是2~4次的循環會達成)。

比較高的溫度浸泡速度會比較快,但速度會不一致,導致發芽速度的不一致,儘量維持在10-15度之間會比較好。

不需要嚴格遵循8小時的規範,但除非打氣,不要連續泡水超過8小時,麥子發芽是需要氧氣的,泡水太久會窒息。曝氣12-16小時也是可以的。

開始出現白芽點時,可以計算發芽比率(chit count), 取樣50顆麥粒,計算發芽比率。

Step 2.發芽

將麥粒平均散布在發芽用的平盤上,厚度不要太厚,約5公分上下。每天翻動麥芽2~4次,3天後翻動次數可以略為增加。適當噴洒清水保持濕度。維持環境溫度在15度上下。

發芽要監測胚芽的長度,胚芽是在麥殼內長向麥粒方向的白色粗壯芽,有時也會長出殼外。胚芽長度不一定會很一致,可以取部分樣本記錄長度比例。長度是以麥粒長度為單位;當大部分都超過3/4(Well modification), 則發芽完成。

Step 3. 烘乾
  1. 49度烘8小時;含水率應該從45%降到25%
  2. 60-66度4小時;含水率目標10%
  3. Curing: 77-93度 3小時

不同的溫濕度行程會有不同的風味,這是比較簡化的基礎麥做法。如果要長期保存,最終含水率降到4%左右或以下會比較好。

Step finish. 去芽根

把麥芽用在濾籃中攪拌磨擦,烘乾程度夠的話,芽根會自己掉落。芽根不去除的話,會有苦澀味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

Sierra Nevada Pale Ale

Guinness Draught Cl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