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用麵粉釀的比利時小麥啤酒-witbier
Post
Cancel

用麵粉釀的比利時小麥啤酒-witbier

由Pierre Celis復活的比利時小麥(witbier)十分清爽易飲,是很受歡迎的夏日良伴。和使用「小麥芽」的德式小麥(weissbier)不同,理論上,比利時小麥應該要使用未發芽的小麥。但由於未發芽的小麥糖化手續比較麻煩,許多家釀是用「小麥芽」來取代小麥。以結果來說,大多數人並不認為有差異或不恰當。但是生小麥含有的豐富beta glucan是小麥芽比不上的,所以口感上還是會有差距的-這個beta glucan也是生小麥使用困難的原因之一。另外,小麥芽在製造的過程會經過烘烤以去除水份,即使是低溫烘烤,多少會形成一些梅納反應的風味,所以生的小麥和小麥芽在風味上也是有不一樣的。

要使用未發芽的(生)小麥,通常需要做cereal mash。為了方便家釀使用,美國家釀店通常會賣已經熟化的小麥片,這種已經熟化並碾壓過的小麥片,不需要另外做Cereal Mash,可以真接加入糖化,非常方便,不過台灣很難找到(或找不到)這種已經熟化的小麥片。沒有熟化的生小麥片在網路上並不難找,但一來沒有熟化的生小麥片還是需要做Cereal Mash,二來生小麥片也是需要碾碎,糖化效果才好,考慮到小麥碾碎到極致,就是麵粉,直接麵粉來取代生小麥應該是很符合邏輯的想法。事實上,在Brew With Wheat中有提到,代工Celis White的比利時酒廠Brouwerij Van Steenberge,他們買的小麥粉是磨到可以做麵包的程度,所以用麵粉來釀比利時小麥可以說是很正統的做法,事實上我己經用麵粉釀比利時小麥啤酒好幾次了。

配方

  • Pilsner 3lb
  • Munich 0.25lb
  • 麵粉 1.75lb
  • saaz 60min 18IBU
  • 橙皮 0.5oz 5min
  • 芫荽籽 0.5oz 5min
  • 糖化 52C 10min, 68C 60min, 77C 10min
  • 煮沸 90min

cereal mash基本做法就是加水煮到糊化,水量大概是1磅料加入2~3夸特的水,換算成公制,大約是4~6倍的水,雖然主要目的是糊化,但反正要加熱,加個一把麥芽,在70C左右停留個15或20幾分鐘,多少先糖化一部分,這是大部分的做法。使用麵粉的情況下,要冷水混入麵粉,不能用熱水,尤其是高於60度的熱水,因為小麥澱粉的糊化溫度在60幾度,如果直接加入熱水,成麵粉的麵粉表面會糊化包住內層,一團團的麵粉會很難打散。我第一次做的時候不知道,就遇到了這個問題。如果怕煮成漿糊,水最好多加一些,將近800g的麵粉,我用了4.5公升的水。因為想要多少分解一些beta glucan以提高流動性,我在45度時停了一段時間,不過由於這個溫度還沒糊化,有多少效果令人懷疑。煮到70度時,也停了20分鐘,讓糖化酶多少作用一下,接著就煮到沸騰,維持煮沸10分鐘。理論上小麥澱粉的糊化溫度是60幾度,所以只要加熱到60、70度就已經到達糊化溫度,但我覺得煮到沸騰後的糊化效果還是比較好的:沸騰後液體呈現些許透明感,比起來70度時的樣子,糊化程度感覺比較高。 70度有粉狀的感覺 100度後出現明顯的透明感

煮完後的麵粉湯流動性很好,完全沒有黏稠或勾芡的感覺,算是成功,放入糖化桶加入麥芽糖化:

剛開始糖化時看起來很混濁,糖化了30分鐘後就變得比較清澈了,看起來糖化有好好地進行:

剩下的糖化煮沸流程就照本宣科,沒什麼特別的了。最後得到OG 1.051,比預期稍高,主要是蒸發比預期稍多。 最終FG為1.011,比原本預期的1.012+稍微低了一點點,有可能是因為這批次改了PID演算法,溫度變化和原本的不同所致。

參考資料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

啤酒冰淇淋

冷凍酵母